便秘、腹瀉看起來不是什麼大毛病,但一葉知秋,腸道內毒素的聚集會誘發全身疾病,要長命百歲,就要照顧好腸道,腸中常清。
內容諮詢/在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會長蔡英傑博士
飲食要健康,作息要正常,腸道就會顧好。
到底台灣人腸道老化有多嚴重?根據一份學童腸道健康調查報告顯示,有10萬名小學生7天只「嗯嗯」一次,顯示有嚴重的便秘,而65%的高中生腸道竟老化了20歲,外表青春,卻有中年人的腸胃!
雖然便秘不是急迫性致命的大毛病,但看在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會長蔡英傑博士的眼裡,這可是影響健康的大問題,因為他發現台灣人的腸道健康普遍惡化,腸癌死亡率高居台灣第三名,而且發生年齡有逐年下降趨勢,所以,5年前他開始推廣腸道健康公益宣導活動。他以漢朝儒學家王充的「欲得長生,腸中常清;欲得不死,腸中無滓」論述,闡明腸道健康大有學問,不僅是消化器官,更是生命之源。倘若小腸功能完備,充分將食物消化、吸收,不用勞煩到大腸做資源回收的話,腸道清潔溜溜,自會長命百歲;反之,小腸無法完全消化時,任憑大腸勞頓不堪回收殘渣資源,導致步入死亡的機率大增,因此蔡英傑博士告訴大家:「要長壽,就是要顧好腸道」。
腸道老化會誘發慢性病
蔡英傑博士指出,人的老化不是從外表開始,而是腸道先老,不健康的腸道會釋放脂多醣物內毒素,隨著血液進入組織之後,會引起慢性發炎,進一步會誘發肝癌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憂鬱症、自閉症、老人失智症等病症。
腸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、吸收,但人體要吸收有益細胞的好營養,避免細菌、病毒等壞東西侵入身體裡面,所以腸道也是身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,四周駐紮了全身七到八成的免疫細胞,腸道內部有100兆的腸道菌,這些細菌有益(好)菌,也有壞菌,益菌包括嗜酸性乳酸菌、比非德氏菌。腸道要健康,益菌自然要多過壞菌,身體才能產生免疫力抵禦病毒入侵。
蔡英傑博士表示,腸道的神經系統有一億以上的神經細胞,僅次於大腦,有第二腦或腹腦之稱,因此會接受訊息,做出判斷,還會發出指令分泌荷爾蒙,調節全身健康,一旦腸道菌叢生態出現不平衡,腸道思考能力下降,緩衝機制無法發揮功能,有害物質就會侵入全身,誘發疾病。
以往大家覺得住在肚子裡面的腸道菌是細小的微生物質,2005年,史丹佛大學教授認為腸道菌僅存在哺乳動物肚子裡面,所以給予這類腸道菌「必要器官」的名詞,也就是說,腸道菌不只是微生物,還是人體不可少的器官,一旦腸道菌平衡因為飲食不正常、壓力過大失調後,血液中內毒素逐漸上升及累積後,會誘發內臟發炎,身體健康開始亮起紅燈,特別是因肥胖引起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會找上門,例如:高血壓、血脂、血糖與高膽固醇。
腸道照顧好 百病不來找
腸道健康的維護不是一蹴可幾,而是要天天維護,蔡英傑博士大力呼籲「腸道照顧好,百病不來找」,不要以為便秘、腹瀉、腹脹、腹痛是小問題而加以忽略,代表腸道已經發出求救訊號,所以要從每天的生活飲食及日常習慣開始維護,讓腸道天天保健康。
腸道健康訣竅
生活習慣
‧每天運動,控制體重是保健基本功,並能提高肌肉強度。
‧早睡早起,每天晚上11點以前要睡覺。
飲食習慣
‧跟著植物走,重質不重量,少肉多蔬果。
‧增加腸道益菌的方法之一,要多攝取膳食纖維。多吃全穀雜糧主食、豆類、甘薯類、菇類、藻類及綠色蔬菜,作用為製造糞便的材料,可改善便秘。
‧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,讓小腸做到完全的消化及吸收,不要留給大腸太多回收殘渣的負擔。
‧每天要補充乳酸菌,像優酪乳或乳酸錠,可增加有益菌的數量,降低腸內毒素、慢性發炎及提升免疫力,在服用及施打抗生素的時候,更要特別補充乳酸菌,作用為提高有益菌數量。
把這些簡單的事情重複的做,就能輕鬆的「腸」命百歲、健康加倍。
原文載自 "安聯保險 保戶季刊 第 57 期"
0 意見:
張貼留言